谁家家长不盼着孩子长个大高个啊?尤其是孩子到了十一二岁,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期,看着别人家孩子蹭蹭往上窜,哪怕自家娃身高在正常范围里,家长心里也总打鼓,就怕落下一截。广东佛山就有位妈妈,因为这份对身高的焦虑,反倒给11岁的儿子惹了麻烦,最后还得带着孩子去看医生。
这位妈妈带儿子就诊时,一开口就问医生“我家娃还能长到175cm吗”,语气里满是着急。其实男孩当时身高147cm,完全在11岁孩子的正常身高区间里;后来做了骨龄检测,结果是11岁半,和实际年龄基本一致,这本来是件好事,说明孩子生长节奏很正常。可妈妈接着说的话,却让医生皱起了眉——“我总怕他长得慢,比不上同学,之前听人说海马田七汤能帮着增高,这半年我几乎天天煲给他喝”。
等医生给孩子做进一步检查,发现了个棘手的问题:男孩的睾丸体积已经达到8ml,而医学上只要达到4ml,就意味着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了。11岁的孩子提前启动青春期,可不是小事,背后的“元凶”,正是妈妈天天给孩子喝的海马田七汤。
展开剩余73%医生后来特意提醒,海马、田七这类补品,就像一只看不见的“手”,会硬生生开启孩子发育的“加速键”。可能短期内看着孩子好像长快了点,精神头也足,家长还以为真帮上了忙,但背后藏着不少风险:一方面会让孩子过早进入青春期,不仅生理上会出现第二性征,心理上也可能因为和同龄人的差异产生自卑;更关键的是,它会刺激孩子的骨骺线提前闭合——要知道骨骺线就像骨头生长的“闸门”,一旦完全闭合,孩子的身高就彻底定型了,哪怕后面想再长,也没机会了。还有些孩子本来骨龄比实际年龄小,明明还有好几年的生长空间,结果乱补一通后,骨龄反倒超了实际年龄,把原本该慢慢长的时间全提前消耗完了,最后身高反而不如不补的孩子。
这事传到网上,好多家长都跟着议论,尤其是家里有差不多大孩子的,都特别有共鸣。有位网友说:“看到这我手心都冒冷汗!我家儿子10岁,前阵听小区阿姨说海马汤能长个,我都下单买了海马,还好没来得及煲就刷到这个。”还有人分享身边的例子:“我表哥家儿子就是这么回事,小学五年级的时候,表哥表嫂怕孩子长不高,天天炖人参、海马给他吃,结果孩子六年级就变声、长喉结了,后来初中基本没怎么长,现在才165cm,医生说就是当时补的,骨骺线早闭合了,太可惜了!”
也有网友吐槽自己曾经的焦虑:“我家娃11岁才145cm,我之前也急得不行,刷短视频看到有人推‘增高药膳’,差点就跟着做了,还好我老公拦着,说先去医院问问医生。后来医生说孩子骨龄正常,让我们多陪他打篮球,保证每天9点前睡觉,这半年也长了3厘米,看来还是得靠科学方法,不能瞎补!”还有懂点常识的网友补充:“之前特意问过儿科医生,说海马田七这些都属于温补的,成人用来调理身体还行,孩子的身体还没发育好,脾胃功能也弱,吃了根本吸收不了,反而会刺激内分泌,催着身体提前发育,根本不是帮着长高,是把生长周期缩短了!”
甚至有网友提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:“我小时候我妈也给我喝各种补汤,说能长个,结果我12岁就来例假了,当时全班就我最早,那时候特别自卑,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。后来身高也没超过160,现在想想,说不定就是当时补的原因,早知道当初就不喝了!”还有人劝家长别跟风:“现在网上各种‘增高偏方’太多了,什么助长奶粉、增高贴、药膳汤,看着说得神乎其神,其实好多都没科学依据,家长千万别听风就是雨,孩子的身体经不起折腾!”
其实特别理解家长盼孩子长高的心情,毕竟身高确实会影响孩子的自信,甚至未来的选择,但这份焦虑真的不能转化为“乱补”的动力。孩子的生长发育有自己的规律,身高受遗传、睡眠、运动、饮食多方面影响,不是靠某一种“神奇补品”就能拔苗助长的。像海马田七汤这种,哪怕是传统认知里的“补方”,对孩子来说也可能变成“催熟剂”,一旦骨骺线闭合,再后悔也回不来了。
所以不管是听说什么“增高神方”,家长先别急着给孩子试,不如多花点时间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生长发育科看看,让医生根据孩子的身高、骨龄、饮食习惯给出专业建议。平时多陪孩子做做跳绳、打篮球这类纵向运动,保证每天8-9小时睡眠,饮食上做到不挑食、营养均衡,比瞎琢磨偏方靠谱多了。别让一时的焦虑,最后变成耽误孩子一辈子的遗憾,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,才是对他们最好的负责。
发布于:河南省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